信息门户 教务系统 信息公开

新闻网

三尺讲台,“四有”教师

——人文艺术学院《教师专业发展与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作者:日期:2021-11-21 10:54:55浏览数:

三尺讲坛授华识,半寸素笔解疑章。为活跃校园学术氛围、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澳门新葡京人文艺术学院于11月16日在校新模拟法庭,开展了以《教师专业发展与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人文艺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办,特邀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杨云萍主讲。人文艺术学院近200名学生及部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共赴了这场启迪心灵、指明方向的学术盛宴。

杨云萍是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全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文学院语文教学论教研室主任,湖南师范大学湖湘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等研究,在教育教学路上经验丰富、硕果丰厚。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以来,杨云萍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多部。另外还主持了省部级项目6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主持厅级项目2项,获各类奖励10余项。

在本次专题讲座中,杨云萍将其多年研究成果精华,无私传授给了全体听讲人。

转变角色,“四有”教师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这既是人民教师的终生追求,也是有志走向教师岗位的学生们的理想信念。

讲座伊始,杨云萍以“谁是你心目中的好教师”为引,激发学生热烈讨论的同时,启迪了在场师生关于“教师角色、行为与文化”的思考。通过生动案例结合专业理论,杨云萍深入浅出地向在场师生阐述了教师作为专技者、导学者、研究者、合作者、成长着等角色的内涵。同时,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时向全国教师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

践行新标,志成“仁师”

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这既是人民教师的成“仁”方向,也是或将走向教师岗位的同学们的发展方向。

讲座第二部分,杨云萍从“教师知识与能力结构的重建、教师道德品质的重构以及师生对话与沟通”三方面,阐述了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核心要求。同时,向在场师生深入解读了教育部教师专业标准相关文件,呼吁教师们和教育方向类同学们应牢牢践行教师专业标准,加强教师知识与能力结构学习,完善教师品德建设,争做“一生只为一事来”的“仁师”。

合而不同,成就专业

文高语妙阐德理,学博言切益明良——在观课议课中,听课者和讲课者作为共同体,是体现教师之间紧密合作、完善教学、成就专业的重要一步。

讲座第三部分,杨云萍从宏观分析、理论阐释、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入手,以实际案例向同学们分享了“专业的观课议课流程及原则”等内容。其中,杨云萍分享了关于《中国学校》第1集中“爱惜橡皮”的乡村课堂视频,并回顾了其在2020年-2021年师梅实习队的观课议课实践情况,呼吁观课议课重心应当由“关注教师”转向“关注课堂”,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积极发言,将本次讲座引入高潮阶段。

学有所思,学有所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杨云萍的讲座,专业而系统,真诚而实用,讲理论,挖内涵,说案例,教方法,辨真伪,树理念,引思考。杨云萍的讲座,指导了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这也是人文艺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强化教育方向、迈向改革实践的有益尝试。

讲座最后,杨云萍与学生展开了积极的互动。学生们就职业发展方向、中小学教师的合作与竞争等问题提出了疑问。杨云萍也给予了专业、真诚的解答。当学生问及如何尽量公平对待不同学生之时,杨云萍谈到:“每一位师范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能,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发展。教师应该多关注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能更为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精神,而这种侧重点的倾斜,也许更能维护相对的公平。”

文/李卉雯

图/冯健飞

上一条:澳门新葡京商学院学生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学科竞赛荣获全国亚军

下一条:人文艺术学院开展“诗意生活——东方美学的内核”主题讲座

【关闭】
版权所有 3522集团的新网站 安全联盟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